前言
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项精准医学计划,准备在年投入2.5亿美元,以个性化的治疗引领医学新时代。精准医疗一词由此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何为精准医疗?它是基于患者信息,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医疗模式。我国也十分重视精准医疗的发展,启动了精准医疗战略计划,并纳入了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美眩晕病研究所所长单希征教授,走在医学领域的前沿,扛起精准医疗大旗,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眩晕疾病的诊疗中,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1月8日晚,单教授结合我国眩晕医学的现状,就眩晕的精准医疗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第一手的资料,绝对干货,不容错过!
专家简介单希征教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美眩晕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眩晕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学院眩晕学院院长。
演讲内容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今天讨论眩晕精准医疗问题,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我们眩晕的诊疗还存在很多不精准的地方,而且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了一项精准医学计划,准备在年投入2.5亿美元,以个性化的治疗引领医学新时情咨文中宣布代。
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第一大疾病群,梅尼埃病即常说的美尼尔综合征是第二大疾病群,前庭神经炎是第三大疾病群,前庭性偏头痛是第第四疾病群,突发聋伴眩晕是第五大疾病群。这是五个最常见的疾病群。
我国眩晕诊疗状况是什么呢?大量的眩晕患者来就诊,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医保,老年人增多,随着年龄增长,眩晕的疾病增多。过去可能有写晕可能没来,生活条件差,没有医保,看病不方便,没有来看病,现在都来看了,医院没有眩晕科,病人凭自己的想象挂号看病,医院,看了很多科室,花了10万或20万的,最后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病。眩晕科属于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医院医生对这个可能重视不够,因为每个科都有自己的主力性疾病。
从医院医生讲,专长看眩晕的医生非常少,做外科手术如骨科、耳鼻喉科的知名专家很多,医院眩晕的专家非常少。过去对眩晕的重视不够,周围性眩晕醉倒,即耳性眩晕,约占70%。
耳鼻喉科眩晕门诊,神经内科的眩晕门诊占30-40%,耳鼻喉科属于外科科室,医生致力于做手术,眩晕治不好,无新方法就不愿意去深刻研究,去钻。骨科颈性眩晕,认识有很大误区,与位置相关的眩晕就会认为是颈椎病,实际上是颈椎病的非常少。眩晕病人多,经骨科确诊,只有7-8例。真正的颈性眩晕只占千分之几,无论从医生还是患者以为颈椎病非常多,这是很大误区。神经内科,中医脑病科,成为眩晕的首诊科室,神经内科对周围性眩晕不太了解,经常CT、MRI没什么大的问题,就输液治疗。眩晕、头晕暂时缓解,但是什么疾病,很难搞清楚,这样一来,在我国,对于眩晕、头晕疾病在医疗上来说就成为了弱势区域。其他科室,其他疾病,如手术做的非常漂亮,医院医院可以做,但是眩晕不同,是整体不行,因此成为了我国医疗上的弱势区域。
常见眩晕病
耳石症(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去不知道此病,现在知道了,这是很大进步,耳石症的问题,良好的治疗带动了眩晕的良好发展。耳石症三个里程碑的突破。这个疾病人群太多,占所有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
有的报告数字更多。这么多发病率过去我们不知道。耳石症是过去几十年的国内外研究,这几年才明确。有原发性、继发性,比如:梅尼埃病伴耳石症,眩晕、恶心、吐,耳鸣、听力下降,旋转性眩晕,很痛苦,除大晕外还伴小晕起床卧床翻身,有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前庭神经炎伴耳石症过去不知道,突发性聋伴眩晕过去不知道。
眩晕、恶心吐,一侧耳朵听不见,突发性耳聋伴有眩晕叫突发性耳聋。
眩晕到底怎么回事,过去稀里糊涂的治,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一半儿以上是因为伴有耳石症,加上耳石症的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这病不但多,治疗效果好,手法复位取得良好效果。全国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都在做手法复位治疗。先诱发试验判断耳石掉在哪一侧哪一个,内耳两侧6个骨头里埋着,根据眼震判断在具体位置。
床上手法复位,把耳石给倒出来,病人立马不晕,立竿见影。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治好90%的眩晕患者。
全凭个人经验,大部分医生不行,只能治好40-60%的病人。并发症:椎动脉夹层,椎体压缩性骨折,年龄大了,椎动脉硬化,较脆弱,诱发试验和手法复位导致椎动脉内膜劈裂,血液进去堵塞椎动脉,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到大脑会形成更严重的并发症。
动作不能很大,根据最近国内外研究,有很多病人耳石症患者跟缺钙相关,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与此相关。
诞生设备,全自动化,精确化诊断与复位。达到耳石症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效果非常好。
设备由中美眩晕研究所与斯睿美公司共同研发。全国武装台左右,为耳石症治疗做出贡献。
耳石症最近巴拉尼医学会,发布新的标准。经过多年认识,征求世界各国专家意见,形成新的标准,巴拉尼学会是最权威眩晕学会。新标准列了8种耳石症,4种肯定:后半规管管结石症;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可能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发缓解。
病史表现非常像耳石症,诱发试验无眼震与眩晕。作为可能。过去病史非常典型,起床、卧床翻身短暂性眩晕,持续小于1分钟。
讨论完善:前半规管管结石症、后半规管嵴帽结石、多管结石、可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病史、表现像耳石症,变位试验不典型眼震试验。
巴拉尼标准两大特点:1.头晕和眩晕同等看待,诱发试验卧床-起-翻身,出现旋转性眩晕,现在头晕无旋转也属于,把眩晕位置提上。2.治疗性诊断,表现不典型,经过试复位,效果良好,也认为是耳石症。
关于耳石症巴(BPPV)拉尼学会年新标准的详细解读,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查阅北京医学杂志年八月份第八期。
耳石症还有个鉴别诊断要注意CPPV,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韩国团队研究发现,病变在第四脑室的底部或小脑下蚓部绒球小结叶,可以引起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
发病特点是病史特点起卧过程中发作性眩晕,眼震特点在Hallpike试验表现为多平面短暂眼震,方向与头动方向一致。仰卧悬头位向下,起来向上,持续6-17秒。仰卧水平面旋转,出现背地性眼震。体征特点:多数患者伴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影像特点:第四脑室底部或小脑下蚓部附件出现病变,累及绒球或小结叶,所以我们的BPPV一定要考虑到我们的有没有中枢性的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不一定完全都是耳朵的,我们要想到这个问题。
耳石症(BBPV)目前是做到精准医疗最好的一个病,精准医疗——达到精准的诊断和医疗。由于这个病的病例很多可以占到眩晕的三分之一,我们现在能够将这个病治疗的非常好。全国的医疗水平无论是手法复位还是仪器的精准化的复位,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耳石症是眩晕的第一大疾病群,第二大疾病群是梅尼埃病,就是过去说的“美尼尔”。梅尼埃的发病率也很高,但全国很多的梅尼埃患者没有就诊。这个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眩晕、恶心、吐、耳鸣、耳闷、听力逐渐下降。
目前对于梅尼埃新的治疗方式是半规管栓塞术,这也是一大突破,可以达到90%以上的治愈率,效果非常好。手术方式:将三个半规管阻塞,用电钻在显微镜下将半规管开窗,尽量不损伤膜迷路,再用小的软组织填充。其实这个手术不是很难,因为已经有了乳突根治术的基础。我们发现以前做一个、两个半规管的效果不好,现在证实三个半规管全部栓塞的效果比较好。
目前第二大疾病群(梅尼埃)治疗效果不错。开始先保守治疗,因为梅尼埃很多是由诱因(如着急上火、生气、心里不平衡、睡眠障碍、熬夜、酗酒等)引起眩晕发作。去除诱发因素后,很多病人就好多了,眩晕的发生率少多了。保守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后,加上口服药物治疗,如果还没有好转的病人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很多,从简单到复杂,根据病人的听力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到年5月,我们进行了75例“内淋巴囊减压术”,“半规管阻塞术”做了42例,从结果上来看,半规管阻塞术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内淋巴囊减压术是微创手术,不影响患者听力,从结果上来看总体治疗效果不错。
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表现为持续性地眩晕、平衡不稳、不能行走,一个月左右逐渐好转。绝大部分病人是单次发作,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不错,其中有30%的病人有感冒病史,考虑和病毒感染有关。持续性平衡功能障碍明显,自发性水平眼震为客观证据,须与中枢性孤立性眩晕鉴别。现在可以利用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眼源性诱发电位将病变部位精确定位到前庭上神经或者前庭下神经。
前庭神经炎可能伴有BBPV,需要手法复位,眩晕的急性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在眩晕的症状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应尽早停用前庭抑制药物,几天之内立即停用“眩晕停”、“西比林”等抑制眩晕的强效镇静药物。
前庭神经炎严重影响患者平衡功能,今后治疗的主要问题是恢复平衡功能。尽早停用前庭抑制药物有利于平衡功能的康复。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这也是一个大的疾病群。经常被误诊,经常因为眩晕、耳聋在晚上发作,送急诊室,急诊科的医生不一定注意耳朵的问题,病人因为眩晕、恶心、呕吐,也忽略了耳朵的问题。医生针对眩晕简单处理或输液治疗后,眩晕的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时,病人才发现耳朵听不见了,这才发现是突发性耳聋。
以后我们应当重视眩晕有没有伴随耳朵的问题,比如有无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等症状。突发聋一半以上眩晕伴有耳石症,需要复位治疗。特别要重视病人的平衡康复。如果不能很好治疗,病人不主动锻炼,医生也没有指导,病人不能走路,恢复走路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加上康复锻炼,病人很快就能恢复平衡功能,病人很快就能走路了。
需要前庭康复的疾病
前庭功能受到损伤,如双侧前庭病、慢性前庭综合征(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双侧前庭功能衰竭)、急性前庭功能损伤、前庭功能紊乱等。前庭功能引起障碍以后就会发生平衡障碍。建议医生要出眩晕门诊,平时看眩晕病对眩晕的体会不深刻,在眩晕门诊对疾病的体会更深刻。
在眩晕门诊可以遇到这样的病人:坐着不晕、躺着不晕,站起来一走路就晕。这些病人需要康复训练。我遇到的一个山东的病人,8年前得了前庭神经炎,平衡功能障碍,一走路就晕,躺着就不晕,所以他平时都是在床上躺着,8年都没有恢复,一直离不开床。所以前庭的康复非常重要,过去不太重视,病人很痛苦,现在医生要充分引起重视。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操过去我们把平衡障碍的病人收住入院,教他怎么训练,给他治疗几次,回去后让他自己学着康复训练。现在我们就给患者一个光盘,叫“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按照这个光盘就能教会患者如何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中耳炎,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性的中耳炎。耳源性的中耳炎,与耳朵的各种病变引起的中耳炎(迷路漏管,浆液性迷路炎等)有关。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是由于耳朵病变引起的问题,做一个根治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推荐病人积极地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这个病比较少见。是内耳上半规管有个骨裂(骨缝)没愈合好,一遇到压力性刺激,如声音或者身体压力(上厕所、提重物等)就晕了,这叫做“脱落现象”。过去拍CT比较少,现在主张眩晕的病人都应该拍内耳CT,以便医生了解内耳结构,尤其是做颞骨的薄层CT,可以很好的显示内耳上半规管骨裂的情况。一旦明确诊断,对半规管裂进行修补,能达到良好效果。
运动病也是眩晕的一种,属于周围性眩晕,比如晕船、晕车、晕机等。也叫“空间运动病”,如宇航员卫星上天也存在这个问题,要在地面练习地非常好,上去才不晕。医生很少重视这个病,最多开个“晕车宁”之类的药,没有其他的治疗措施。
“周围性眩晕”虽然属于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很多病人很痛苦,也给病人造成很多生活上的困扰,比如孩子几站地上不了学,大人上不了班,尤其对于病情比较重的病人,医生更应当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
现在我们有了耳石症的复位设备,又叫“耳石症”的诊疗系统。这个设备可以进行前庭的康复训练(刺激训练),改变前庭内耳系统的敏感性,一般做一次就有效,做三次经过观察效果非常明显。80-90%病人可以好,也就是说现在对运动病也有了治疗办法。医院已经开展了运动病的治疗(也就是晕车、晕船的治疗)。
对于常见的几种周围性眩晕,也就是良性眩晕。比如颈性眩晕,有很大的误区,不要以为一拍片子颈部有病变(骨质增生等)就认为是颈椎病引起的。因为50岁以上的人做颈椎的影像学检查,80%以上的人都有颈椎病变。很容易误诊为颈椎病。
实际上颈性眩晕很少,根据德国一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颈性眩晕):他认为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不光是晕,还有颈部疼痛,这个很重要,大部分患者都要有颈部疼痛,这是个特点。
眩晕有很多种,大概多种,但常见的病不是很多。前面讲到的是周围性眩晕,也就是良性眩晕。另外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属于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也就是大脑、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也叫恶性眩晕。如脑缺血、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颅内感染、外伤等引起的眩晕。治疗效果不太好。关键是目前国内外对原发病的治疗水平还不高,但是一定要根据病史除外中枢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概念。
现在学术性会议经常谈到孤立性的眩晕,病人完全可以向周围性眩晕发作,甚至是眼震,可能完全表现为水平性眼震,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到会不会有中枢性的病变,有时候孤立性眩晕可能会是中枢性病变引起的。
很多治疗不精准的眩晕病,如良性复发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等,虽然诊断清楚了,有的病人病因不清楚,即便诊断清楚了治疗也没有好的方法,但是治疗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