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著经方使用手册四


黄煌,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黄煌著《经方使用手册》(四)

四逆汤

古代霍乱病急救方,经典的回阳救逆剂,适用于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论》)

制附子15g,炙甘草10g,干姜10g。

以水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人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92)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

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及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肝硬、慢性胃炎、胃溃疡、霍乱、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病、顽固性头痛、前列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重症肌无力、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闭经、阳虚发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阳痿、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大吐、大泻、大汗及大出血者,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出血或心下痞复恶寒、疲倦、面色发暗者,合三黄泻心汤。

面色红润、口臭声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滑有力、舌质红瘦、苔焦黄或黄腻者,慎用本方。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要长。

薯蓣丸

古代的强壮剂、理虚方,适用于以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金匮要略》)

山药30g,当归10g,桂枝10g,神曲10g,熟地10g,大豆黄卷10g,炙甘草6g,生晒参10g,川芎10g,白芍10g,白术10g,麦门冬15g,杏仁10g,柴胡10g,桔梗10g,茯苓10g,阿胶10g,干姜10g,白蔹10g,防风10g,大枣3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再加水ml左右,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又取汤液ml,与前次的ml混合,得汤液ml,分4次2日温服。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期服用。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六)

体形消瘦干枯,贫血貌,疲惫乏力,头晕眼花;多伴有低热,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骨节酸痛,容易感冒,大便易不成形者。脉细弱,舌淡嫩。多见于高龄老人,肿瘤手术化疗以后、胃切除后、肺功能低下、大出血以后、极度营养不良者。

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后、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慢性胃肠病、结核病、肺结核、肺癌、矽肺、肺气肿、肌肉萎缩、高龄老人营养不良、老年性痴呆等。

本药作用较缓,可做成丸药用于慢性病患者的体质调理。

芍药甘草汤

古代的解痉止痛方,适用于各种肌肉的痉挛性疾病及以脚挛急、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

白芍或赤芍30g,炙甘草1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脚挛急。(29)

胫尚微拘急。(30)

患者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

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肠粘连、习惯性便秘、胆绞痛、肾绞痛、支气管哮喘、痛经、糖尿病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足跟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牙痛、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腹痛、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书写震颤症、阴茎异常勃起(强中)、阳痿、缩阴症、阴道痉挛、习惯性便秘、肛裂、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

腹痛便血者,加黄芩;腹时冷痛者,加肉桂、干姜;四肢冷、胸胁苦满、腹胀者,加柴胡、枳壳;泌尿道结石急性发作,疼痛难忍者,加柴胡、当归、枳实、川芎、牛膝等;腰扭伤,疼痛剧烈者,加麻黄、桂枝、细辛。

肌肉松软者、大便不成形而无腹痛者应慎用。

酸枣仁汤

古代的除烦助眠方,适用于以精神恍惚、多疑虑、睡眠不安等为特征的疾病。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酸枣仁30g,炙甘草5g,知母10g,茯苓10g,川芎1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虚劳,虚烦不得眠。(六)

形体消瘦,皮肤于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不定愁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疑病症、梦游、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嗜睡症、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等。

多梦惊悸眩晕,合温胆汤;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胸闷、心悸、乏力者,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烦热甚者,加山栀、连翘、黄芩等。

酸枣仁、知母有缓下作用,有腹泻或大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肾气丸

古代的理虚方,经典的老年病用方,有温阳利水强壮等功效。适用于以腰痛膝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以及老年人的调理。

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牡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

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肉桂5g,制附子5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可按原书做成丸药。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六)

短气有微饮。(十二)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十三)

妇人病……转胞,不得溺。(二十二)

脚气上人,少腹不仁。(五)

中老年人多见。神情倦怠,易疲劳,肌肤较松软,腰膝酸软、下半身尤其下肢常感寒冷,或有浮肿,时常出现烦热感。小腹部松软无力或拘急不适感。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白内障、前列腺肥大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尿崩症、阿狄森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括约肌麻痹、神经性尿频、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产后水肿或尿闭、术后尿失禁、脊髓性尿潴留、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或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浑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角膜炎、眼睑抽搐症、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耳鸣、耳聋、复发性口腔溃疡、齿痛、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苔藓样皮炎、阴门瘙痒症、黑变病、阳痿、遗精、早泄、不育、不孕、带下病等。

口渴、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气短、自汗,合并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者,加怀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

形体壮实,脸色暗红而有油光,脉滑数者慎用,误用本方可有皮疹、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生脉散

古代的暑天保健用方,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为特征的疾病。

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长流水煎,不拘时服。

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中暑。(《内外伤辨惑论》)

其人精神萎靡,憔悴疲惫,汗出多,气喘吁吁,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脉虚弱,舌质嫩红。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心肌炎、发热性疾病后期体质虚弱、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神经衰弱、日射病、高原病、多汗症、高龄老人的食欲不振等,还可用于运动员以及从事航天、潜水、多汗症、高温作业人员的保健。

心悸,加桂枝、甘草;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微循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机体耐缺氧、耐应激、抗感染、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等。

桃核承气汤

古代蓄血病的专方,经典的泻下逐瘀方,适用于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特征的疾病。

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伤寒论》)

桃仁15g,制大黄15g,桂枝15g,炙甘草5g,芒硝1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冲入芒硝,分2~3次温服。

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

面色有光泽,面颊偏红。腹部充实,下腹部紧张,两少腹压痛,特别是左下腹部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精神不安定、烦躁者,常伴有便秘、小便频数、脉实有力等症。

猩红热、肠伤寒、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双相情感障碍、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脑溢血、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炎、脑膜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痤疮、湿疹、痔疮、痢疾、跌打损伤、吐血、咯血、衄血、结膜出血、眼底出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尿血、尿道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双相情感障碍,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体质虚弱者慎用。

温胆汤

古代的壮胆方,适用于以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易惊等为特征的疾病。

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干姜5g,红枣15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卷九)

心胆虚怯,遇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卷十)

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好,面部皮肤比较油腻。主诉较多,自觉症状严重,多诉说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尤其是多噩梦,易惊,恐惧感;患者多有白大衣性高血压、恐高、晕车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症、心律不齐、性功能障碍、产后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神经症,假性近视、弱视,小脑萎缩,精神分裂症、幻听,白大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症、肥胖症、癫痫、偏头痛、帕金森病、抽动症、梅尼埃综合征、口臭、舌痛、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厌食、小儿癫痫等。

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焦虑及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而脉不滑、舌不红者,合酸枣仁汤;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嗜睡、脉缓、乏力者,加麻黄;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蝎、蜈蚣。

使用本方多需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病情。

温经汤

古代的女科专方,经典的调经方与美容方,适用于以羸瘦、唇口干燥、手掌干枯、少腹不适、腹泻为特征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以及瘦弱干枯女性的体质调理。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吴茱萸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人参10g或党参15g,桂枝10g,阿胶10g,生姜10g,牡丹皮10g,炙甘草10g,制半夏10g,麦门冬20g

以水1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或加入红枣、桂圆肉等熬成膏滋长期服用。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二十二)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过多,及至期不来。(二十二)

体型中等或偏瘦或消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有拘急、疼痛或腹胀感。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干燥,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小腿皮肤干燥,无毛。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多或少,色淡或黑色。或有痛经,或难以怀孕,或易于流产。阴道干涩或外阴皮肤干燥或瘙痒,白带少。性欲低下,容易疲劳,容易腰痛膝软、容易头痛、容易午后面部或身体有发热感,容易失眠、烦躁等。大多有产后大出血、过度生育或流产、或过早作子宫切除,或长期腹泻、或久病、或营养不良、或绝经年老等既往史。

虚寒性痛经、不孕、闭经、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类、老年阴道下血、更年期综合征、产后体弱、习惯性流产、不明原因腹泻、血管神经性头痛、睡眠障碍、十二指肠溃疡、心悸、失眠、舌痛、脱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指掌角皮症、手足皲裂、荨麻疹、黄褐斑等。

出血者,加生地黄;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者,加桃仁;闭经、基础体温低,可加鹿角胶、制附子;为使药味可口,可加大枣。

体形肥满壮实,营养状态好,面色红润者慎用。不孕症患者服用本方至妊娠后应停服。湿盛胸腹胀满及呕吐者,不宜长期服用。服用本方的同时要多食用猪蹄、鸡爪、牛筋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五苓散

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论》《金匮要略》)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g,日2次。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

伤寒汗出而渴者。(73)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十三)

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十二)

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多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舌质多淡或胖有齿痕。

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结石、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夜尿增多、多尿症、尿崩症、遗尿、小儿多饮症、糖尿病、周期性ACTH及ADH分泌过多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肾功能不全、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贫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视网膜水肿、肾积水、青光眼、内耳迷路水肿、血管性水肿、胃潴留、关节腔积液、羊水过多、急性单纯性胃炎、感冒呕吐、幽门梗阻(不完全)或幽门黏膜水肿、酒后呕吐、食物中毒性呕吐、误食毒品、小儿自家中毒症、小儿腹泻、妊娠呕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饮酒后腹泻、梅尼埃综合征、中暑、癫痫、一氧化碳中毒症、眼睛屈光不良、假性近视、晕动病、偏头痛、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醉酒头痛、脑膜炎头痛、青光眼头痛、颅内肿瘤、肺癌、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恶性淋巴瘤、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夜盲症、急性泪囊炎、外耳湿疹、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弥漫性声带息肉、带状疱疹、湿疹、玫瑰糠疹、多汗症、脱发等。

低热、淋巴结肿大、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腹胀、嗳气、咽喉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月经不调、腹痛,合当归芍药散;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饿、腹软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精神萎靡、脉沉或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者,合真武汤;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散;暑天多汗、头痛烦渴、小便涩者,加滑石、寒水石、石膏、甘草,名桂苓甘露饮;头痛、颈项、肩背不适、或血压高、嗜酒者,加葛根;腰腿疼痛、血压高者,加怀牛膝;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者,加茵陈;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须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五积散

古代治疗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适用于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以及月、经不调为特征的疾病和寒湿体质调理。

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各三两,陈皮、枳壳、麻黄各六两,苍术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十二两,厚朴四两。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人桂、枳壳末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人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和剂局方》)

白芷10g,川芎6g,炙甘草3g,当归10g,茯苓10g,肉桂6g,白芍12g,制半夏10g,陈皮6g,枳壳10g,麻黄6g,苍术10g,干姜6g,桔梗6g,川朴10g。

以水1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也可按原书做成散剂。

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多体型肥胖,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多干燥粗糙,关节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易浮肿,易头目昏眩,易腹泻;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脚气、中风、扭伤、寒湿感冒、冷症、甲减、肥胖症、闭经、月经后期、寒湿带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本方偏温燥,形体消瘦、心烦口渴、唇舌暗红者慎用。

吴茱萸汤

古代的温热性止吐止痛剂.主治以腹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吐利而手足厥逆为特征的疾病。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吴茱萸10g,人参10g或党参12g,生姜20g,大枣20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食谷欲呕。()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呕而胸满者。(十七)

患者体力比较低下,四肢常冷,易生冻疮,易肩凝,易恶心呕吐,易头痛,心窝部常有膨满痞塞感,多伴有振水声者。

神经性呕吐、妊娠恶阻、食管癌、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瘢痕性幽门梗阻、更年期顽固性呕吐、高血压脑病、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结核性脑膜炎、血管神经性头痛、习惯性头痛、颅内血肿、顽固性头痛;高血压病、梅尼埃综合征、视疲劳症、角膜溃疡、急性结膜炎、急性充血型青光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癫痫等。

吐水、眩晕,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头痛头晕、胃部胀满,有振水声者,合苓桂术甘汤。

吴茱萸有毒,大剂量使用要慎重,而且煎煮时间要长。

欢迎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j/8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