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一旦患有耳鸣会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痛苦。了解耳鸣的原因,是预防耳鸣的有效举措。
1.什么是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音参与的情况下耳朵里却有某种响声。例如,你周围并没有蝉叫,但耳朵里却有蝉叫的声音。这就是耳鸣。
2.耳鸣是怎样分类的? 耳鸣的分类方法非常之多,以致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按照耳鸣性质、耳鸣病因、耳鸣病变部位等进行分类。 ①根据耳鸣性质分类;生理性耳鸣、病理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持续性耳鸣、波动性耳鸣或搏动性耳鸣;单调耳鸣、复调耳鸣; ②根据耳鸣的病因分类:药毒性耳鸣、突聋后耳鸣、梅尼埃病、耳硬化、听神经瘤等。③根据耳鸣病变部位分类:左耳鸣、右耳鸣、双耳鸣、颅鸣;耳源性耳鸣及非耳源性耳鸣;周围性耳鸣及中枢性耳鸣。周围性耳鸣是指外耳、中耳、内耳及听神经病变引起的耳鸣。中枢性耳鸣是指蜗神经核以上听觉通路一直到大脑听皮层病变引起的耳鸣。非耳源性耳鸣泛指一切与听觉器官无关的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如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神经衰弱,高血脂症等引起的耳鸣。
3.耳鸣与幻听有什么区别? 耳鸣是单调的声音,没有任何语言意义。幻听则是精神病人的症状,常听到有人与他(她)交谈、哭笑声、其它人的骂声,实际上外界并没有这些声音,因患精神病而听到。4.正常人有耳鸣吗?正常人也会有耳鸣,这称为生理性耳鸣。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侧卧位耳朵接触枕头时,就能听到耳朵里嗡嗡响声。一撒手或一翻身,耳鸣就没有了。再比如,当我们走进一间密封很好的隔音室或消音室内,几乎每个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耳内都会感到有嗡嗡声。这种生理性耳鸣是由于去除或隔绝外界噪声后,耳内或耳旁组织的血流声或组织本身产生的声音被听到。生理性耳鸣一般在听阈以下,正常情况下听不到,而且持续时间短。
5.什么是病理性耳鸣?由疾病引起的耳鸣称为病理性耳鸣,其响度一般在听阈上5-15dB,容易受到外界噪声的掩蔽。大部分耳鸣患者诉说在白天或闹处听不到耳鸣,但夜深人静时耳鸣则出现了。
6.有多少人患耳鸣? 美国和英国曾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耳鸣发病率为17%。如果按10%保守估计,我国应该有1.3亿耳鸣患者。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一个较大国家的总人口。在所有患者中,大约有7%的需要医生帮助,3.5%的人其耳鸣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0.8%的人因长期、严重耳鸣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想到自杀。老年人的耳鸣发病率更高,约占65岁以上者的33%。以上比例分别意味着,我国有万耳鸣患者经常寻医问药;万耳鸣患者受耳鸣的严重捆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万患者因耳鸣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犹如残疾人一样;万老年人患有耳鸣。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噪声污染的逐步加剧等,耳鸣发病率逐渐会升高。
7.严重耳鸣有哪些危害?⑴影响听力: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⑵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人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因为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⑶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更有的人,因为到处求医均被告之不好治、没有好办法等,则想到自杀。
⑷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⑸影响家庭生活: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
⑹影响社交活动:因为言语理解力差,听不清别人讲话,自己又紧张、烦躁、苦闷,久之则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8.耳鸣会遗传吗?如果耳鸣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则会遗传。如果不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耳鸣,则不会遗传。
9.长期、严重耳鸣是绝症吗? 耳鸣不是绝症!一般的耳鸣,虽然可以持续响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不会危及你的生命。单从时间来说,耳鸣时间越长,说明危险性越小。如果突然耳鸣,或短期内发生的耳鸣,医院查查原因。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耳鸣,则要积极治疗原发病。10.耳鸣与耳聋有什么关系?耳鸣患者常常有耳聋,耳鸣预示着将要耳聋。耳鸣是耳聋的先兆。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病变部位也基本一致,耳鸣的频率(音调)常与听力损失的频率相似,因此,耳鸣与耳聋的治疗用药大体相同。
11.耳鸣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耳源性耳鸣:①传音部分(外耳、中耳)的病变:耵聍栓塞外耳道、外耳道湿疹、鼓膜炎、中耳炎、耳咽管功能不良。这类疾病引起的耳鸣一般不严重,病因去除后耳鸣多可消失。②感音部分(内耳)病变:梅尼埃病、噪声性聋、耳毒性药物中毒、突聋等。这类疾病引起的耳鸣比较严重。③蜗后病变(听神经):Hunter综合证,听神经炎、听神经病,听神经瘤。④听觉中枢病变从耳蜗神经核一直到大脑听皮层的听觉传导通路):传出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延脑背外侧综合证等。这类病变引起的耳鸣非常顽固。(2)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血管瘤、动-静脉瘤。这类疾病常引起博动性耳鸣,与脉搏一致。②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A。③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头部外伤、脑震荡、脑炎、脑膜炎。这类疾病常引起耳鸣及高频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聋。④精神性疾病:焦虑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⑤代谢性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高血脂症、纤维束或微量元素缺乏。⑥其他如肾病、妇科病、胃肠疾病也可引起耳鸣。
(3)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鸣:紧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愤怒、更年期等都可以引起耳鸣。
12.如何自我评估耳鸣响度? 除医生用听力计进行耳鸣响度和音调的匹配外,患者自己可以评估耳鸣响度。(1)形容词法:极强、强、中等、弱、极弱共5级。
(2)数量化法:
0级-无耳鸣; 1级-耳鸣响度极小,似有似无; 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可以听到; 3级-中等响度; 4级-耳鸣较响; 5级-耳鸣很响; 6级-耳鸣极响,难以忍受。(3)温度计法:0℃-无耳鸣℃-极强的电钻声样耳鸣,难以忍受。在两者之间找到自己的刻度。
(4)形象法:在纸上画一条10cm长的直线,每1cm为一个刻度,0cm处代表无耳鸣,10cm处代表耳鸣极响,难以忍受。患者自己在直线上标出自己耳鸣的响度。
13.耳鸣严重程度怎样分级? ⑴轻度耳鸣: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轻微耳鸣; ⑵中度耳鸣:持续耳鸣,在噪杂环境中仍感受到耳鸣; ⑶重度耳鸣:持续耳鸣,严重影响听力、情绪、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⑷极重度耳鸣:长期持续耳鸣,难以忍受耳鸣带来的极度痛苦。
14.耳鸣患者应做哪些检查? 一旦医院就珍。医生常让患者作以下检查:耳鼻喉科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前庭功能检查,全身检查(如颈椎、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影像学和化验检查(CT、MRI、血生化等)。
15.什么是客观性耳鸣?常见病因有哪些? 医生常把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就是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外界并没有相应的声抗,仅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声。所谓客观性耳鸣是指患者不但自己能听到耳鸣,别人也能听到耳鸣,又称他觉性耳鸣。吱吱声或卡搭、卡搭声。有的人可以通过吞咽或咽部的肌肉运动来控制耳鸣。 引起这种耳鸣的常见原因有: (1)耳咽管组塞或异常开放; (2)鼓室内肌肉或耳咽管机群以及软鄂肌痉挛; (3)下颌关节病; (4)外耳道耵聍;(5)颈静脉球瘤,动-静脉瘘等。
16.耳鸣都能找到病因吗?大约60%的耳鸣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推测或确定病因,然而仍有约40%的耳鸣找不到明显的原因。这显然是由于现有的医学诊断水平所限。
17.耳鸣有特效药吗?没有。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地使耳鸣停止,而且使所有患者的耳鸣消失。所以,不要相信某些广告上的万能药。
18.耳鸣怎样才算治好了? 一般人理解,所谓治好了就是耳鸣不响了。但是,这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位医生能够用药物包治包好耳鸣!这是因为耳鸣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在,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是,对耳鸣适应了就算治好了。虽然耳鸣仍在响,但对你没有任何影响。不影响情绪,不心烦,不担心,不害怕,不影响睡眠,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适应了、习惯了,对耳鸣认同了,可以和耳鸣和平共处了。
19.耳鸣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首先是寻找耳鸣病因,然后对因治疗。如果发生(1)长期、严重的耳鸣;(2)病因不明确;(3)病因明确但久治不愈;(4)病因治愈后仍遗留长期严重耳鸣;此时最好采用习服疗法。
20.什么是耳鸣习服疗法? 顾名思义,本疗法的目的就是对耳鸣的适应或习惯。虽然耳鸣仍然响,但对心情、睡眠、工作、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年Hazell及Jastroboff首先提出本疗法,应用该疗法治疗耳鸣有效率80%以上。医院也进行了临床验证,效果良好,总适应率为88%。
21.耳鸣习服疗法的内容或步骤有哪些? 该疗法包括五部分内容: (1)低强度的噪音掩蔽; (2)放松训练; (3)转移注意力训练;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5)药物。
22.耳鸣习服疗法的机理是什么?(1)增加上行传入信号使听觉系统重新编码;
(2)增加中枢下行抑制系统的强度;
(3)切断听觉系统与边缘系统的联系,打断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联及恶性循环。
23.得了耳鸣怎么办? 如果偶尔耳鸣或时响时停,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过虑。如果耳鸣较轻,可按压耳屏及其周围的穴位,耳鸣可消失。如果耳鸣响个不停,且影响情绪、工作、学习医院去检查,求助专科医生。耳鸣患者应该回顾一下,耳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在什么情况下加重?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除耳鸣外,还有听力下降和眩晕吗?血压高吗?血脂高吗?是否有颈椎病?如果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会给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来源:北京医院听力学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版权信息: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10月29周六晚Hello海归网厦门酒鬼广西田径中心教练田玉梅为韦永丽点赞&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