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蚊虫肆虐,适合多种病原体繁殖,传播。此时宝宝也会因为炎热,缺水等原因导致食欲不佳,抵抗力下降。因此,腹泻,热伤风,中暑,以及多种传染病都可能威胁宝宝健康。妈妈更要细心呵护宝宝,让宝宝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季。
夏天所患的感冒,人们常称为“热伤风。
病因:
因为受到穿堂风、空调、电扇的影响,温度骤降,导致抵抗力下降,疾病趁虚而入引起的。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易受到热伤风的侵袭。
症状:
“热伤风”症状较轻的,仅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轻度咳嗽。3~4天内就可痊愈。如果涉及到咽部,多有发热,咽痛,扁桃腺肿痛。
护理:
避免室温过低,可控制在26-28°C;给宝宝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大量食肉类和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体温超过38.5°C要进行退热处理
就医:
热伤风的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及时就医,及早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宝宝热伤风大多是病毒引起,早期不应滥用抗生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
不要让孩子在烈日下玩耍时间过长
病因:
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宝宝。由于宝宝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天气太热时就会出现体温升高。
症状:
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蘼,疲乏嗜睡,形体消瘦。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烧、多口渴、多尿、少汗。
护理:
调节温度——居室要通风、凉爽,电扇不能直吹,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尤其是夜间。室内最好要放一支温度计,以便随时监测室温。
鼓励外出——在夏季来临之前,要鼓励宝宝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对环境变化及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要尽量避免带宝宝在太阳底下和通风不良的地方玩。
物理降温——可用退热贴降温。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4℃,每天1~2次,促使皮肤血管扩张以帮助散热。
均衡营养——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
就医:
当宝宝高热惊厥、烦躁不安时,或3~4天后体温不退时,及早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中成药。
夏季的饮食卫生一定要注意
病因:
宝宝夏季腹泻的病因通常是肠道感染细菌所致,如致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等,大便带脓或血。病毒感染,感冒、肺炎,中耳炎等也可能合并腹泻;宝宝喂养和护理不当也会引起腹泻。
护理:
安全用药——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必须遵从医嘱,不要滥用抗生素,也不要随意停药。
补充水分——腹泻会引起脱水,因此液体的补充矫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喝补液盐水。要少量多次。吃易消化的粥、稀饭、面条汤等。
护理屁屁——腹泻会刺激宝宝娇嫩皮肤,严重可导致皮肤糜烂。尿布必须勤换、及时换,每次便后要洗净屁屁,并且擦干皮肤,涂上无刺激性的护臀霜。
就医信号:
宝宝大便呈糊状,夹杂有腐食气味,多半是因为进食太多、消化不良所致,只要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则证明是细菌感染,必须立即就医。
1.大便像水一样很稀,或者含有脓、血、黏液;
2.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每天5次以上;
3.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
4.有恶心、呕吐、头痛、腹痛等症状;
5.拒奶、拒食,精神不振。
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能帮助宝宝抵抗肠道感染,最好不要在夏季给宝宝断奶。
注意饮食——合理添加辅食,不要一次增加多样辅食;添加时,从少到多;合理营养,要均衡饮食,食不过量。较大的幼儿要少吃或不吃冷饮。
讲究卫生——宝宝要多洗手,注奶瓶、餐具应定时消毒。宝宝的食物要清洁卫生,怀疑变质的食物一定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