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慎用抗生素!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综合整理自药评中心、重庆残联等
据统计,如今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其中,绝大多数的聋儿都是因为在小时候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而“一针致聋”。
六种抗生素有耳毒性要慎用!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倍,且消除缓慢。该类药物主要影响内耳的听觉和前庭系统,早期可以损害前庭或者耳蜗,到晚期常常两个部位都受到损害而引起严重的神经性耳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耳毒性的发生率各异,卡那霉素约10%,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约1%~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耳损害是不可逆的,耳聋每呈持久性,特别是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使用应特别注意。
2.糖肽类抗生素
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具有一定肾、耳毒性,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尤易发生,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耳鸣、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耳毒性与血药浓度有关,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药、水杨酸盐、顺铂等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强。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可引起可逆的双侧听力损害,通常伴有耳鸣。其耳毒性和血药浓度有关,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听力损害。
据报道,使用红霉素后可能会发生一过性耳聋,停药或减量后约1~2周可恢复。阿奇霉素的耳毒性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4~8天,停药24h至3天开始恢复,多数可恢复正常,只有少数患者发生永久性的损害。
4.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
研究表明,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耳毒性的剂量依赖性非常明显。例如:米诺环素大剂量用药可引起前庭功能紊乱,呈剂量依赖性,女性比男性多见,老年人较年轻人多见。表现为眩晕、耳鸣、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一般停药24~48小时后可恢复。
5.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已有资料表明氨苄西林、氯唑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具有耳鸣或听力减退的不良反应,尤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较高剂量用药时,症状通常停药后可缓解。
6.其他抗菌药物
如灰黄霉素,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耳鸣、耳聋,停药后症状多可消失,致耳聋机制尚不清楚。氯霉素全身应用具有耳毒性作用,局部滴耳可引起听力下降。多粘菌素可引起前庭反应,有时可有耳鸣,但一般无听觉损害,停药后多可缓解。
药物性耳聋重在预防!
药物性耳聋一旦形成便很难治疗,治疗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慎用抗生素!
慎用抗生素!
慎用抗生素!
如果必须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有语言能力的儿童,注意其有无主诉头晕、耳鸣、恶心或呕吐等现象;对于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在听力方面有没有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的情况。如有问题,要尽早发现,及时停用药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般认为治疗时机应抓紧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半年至1年之内,一旦发现立即停药。尽快采用扩张血管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溶解血栓药物、神经营养药(B族维生素)、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药物、能量制剂、脑代谢促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使用激素和高压氧治疗。
对于不可逆耳聋儿童可考虑仿生学替代治疗: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及早佩戴助听器或安装人工耳蜗有利于患儿利用残余听力,及早进行听觉语言训练矫正,更好地回归社会。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huangxi
yxj.org.cn稿费~0元
小编06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