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如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患者问

我今年46岁,患糖尿病已经11年了,平时打胰岛素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并且出现了多种并发症。最近几天没有大便,2-3天后出现嗳气(气体有腐败味),反胃,接着出现肠鸣,腹泻甚至呕吐,住院仅能暂时控制症状。医院都去过,做过很多种检查,如胃镜、肠镜、消化道造影等,均未发现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病变,仍然是怎么治都治不好。并且每次腹泻发作,血糖就不好控制,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6.2mmol/L,感觉到乏力、心慌、出虚汗,去医院检查又发现贫血。

王执礼教授

从您的临床表现来看,很有可能属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它主要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现象,也称糖尿病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在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发生,但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包括糖尿病性腹泻和糖尿病性便秘。

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在肠道植物神经调节下进行的。肠道的植物神经有两类,一类是交感神经、一类是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能抑制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而副交感神经可增强肠道的分泌功能。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若肠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体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就会失常。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受它支配的肠道运动加快,病人就会出现腹泻。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肠道蠕动就会减缓,引起便秘,临床上称之为“弛缓性便秘”。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的危害在于:长期便秘会导致肠内粪便中的毒素不能及时地排除而在体内吸收,加重对机体代谢内环境的破坏,致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反复的腹泻,又可因营养不良导致人体抵抗力的进一步下降。此外,糖尿病人严重的腹泻可引发为电解质紊乱和酮症酸中毒,会进一步损害胰岛细胞,导致血糖高低波动很大,难以控制,而损害全身大中小血管和微循环。有些糖尿病人还可因长期反复发作的、严重的腹泻,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发展成“消瘦型”、“脆性”糖尿病,增加了治疗难度。

如何治疗糖尿病性肠病呢?

1.科学合理正确的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比如a-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会抑制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加重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双胍类药物不仅可使病人产生胃肠道症状,还会促使病人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等,所以一定要慎重使用或者不用。

2.避免滥用各种抗生素和各种止泻药物。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一般都是非感染性腹泻,若滥用各种抗生素,会进一步导致肠内的菌群失调,有的甚至可引发霉菌性腹泻。腹泻是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口服各种止泻药物,反而引起肠内毒素被机体吸收,造成机体更严重的损伤。

3.改善胰岛及周身机体组织的微循环,营养并修复因高血糖毒性损伤的神经纤维,包括胃肠道植物神经的纤维组织。只有胃肠神经组织得以修复,并维持其正常的兴奋性,肠道正常的消化和生理机能正常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

4.对症处理,要积极防治糖尿病腹泻引发的酮症酸中毒。消瘦型糖尿病人要科学合理的饮食,可采用营养和支持疗法,纠正病人的贫血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典型病例

韩某,男,65岁,患糖尿病史14年,未进行系统检查和规范治疗。患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多种并发症。因腹泻伴有高热3天,在外使用补液、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入院时患者因腹泻不止,几天未能进食,腹胀、腹痛、全身乏力。经查,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半小时血糖20.6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9.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9.1mmol/L、餐后3小时血糖1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9.6mmol/L。血钾3.28(低血钾症),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我们以胰岛素泵控制血糖,以药物修复因受高血糖毒性损害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组织,改善胰岛及全身组织细胞的微循环,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补水、钾,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患者住院两周,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每日7次平均血糖控制在6.9mmol/L左右,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粮









































四川白癜风
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x/4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