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体能所包含的几大运动素质中,给人感觉最牵强的就是平衡,一来,平衡不会带来强壮的身体,二来,平衡不会带来风驰电掣的速度,那么,更快,更强都不能达到奥林匹克竞赛的要求,它凭什么还是被列为必备素质?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平衡:
人体所处于稳定的状态,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涎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起居动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的基本保证。
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个体的平衡感呢?
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视觉障碍、
·前庭功能紊乱、
·小脑功能失调、
·本体感觉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肌力与肌耐力低下等
我们所具备的平衡感又依赖于
①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②在自主的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③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力量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平衡主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可以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扰下,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