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缓解耳鸣


前些天为了工作,天天熬夜,结果感冒了,一直流鼻涕,紧接着左耳出现了“呼、呼、呼”的“风声”。据患者讲述,工作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还好一点,可是一静下来,耳边的“风声”就开始变大,越是安静的时候“风声”越紧,入睡的时候情况更加严重,根本无法入睡。严重的时候听什么都像隔着一张纸一样。怎么办呢?耳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耳、鼻、咽、喉可以通过咽鼓管彼此相连。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平时闭合,仅在吞咽或打呵欠时开放,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感冒时鼻子发生炎症,分泌物增多,如果鼻腔内压力增加,比如不恰当的擤鼻动作等,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堵塞咽鼓管。那么,鼓膜左右两侧的压力平衡就被打破了,“风声”就来了。如果鼻腔内的分泌物由咽鼓管流到中耳并引发中耳炎症,那么就会被诊断为卡他性中耳炎。

改善鼓膜两侧压力的好办法——鸣天鼓

两手掌相搓发热,然后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四指贴于枕后,作缓慢的重按,缓慢放开3次,如此为1遍,共5遍。此手法也是通过改变耳道内压力给予中耳一定的良性刺激,对低音调耳鸣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此外,咀嚼是预防卡他性中耳炎的有效办法,感冒后嚼几粒糖果,或嚼几块口香糖,可使咽鼓管张开,减轻阻塞感。若阻塞症状仍未消除,可用滴鼻剂滴鼻子,使鼻腔分泌物减少,充血减轻,咽鼓管的肿胀、阻塞也会减轻,有利于预防中耳炎。

如果是像“蝉鸣”那样的高调耳鸣。那么高调耳鸣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人耳的听觉感觉器位于内耳,内耳感受器的微细结构与大脑组织一样,对缺血和缺氧的情况非常敏感,而且内耳感受器对缺氧的耐受性往往比心肌更差。支配内耳血液供应的是一支叫做内听动脉(迷路动脉)的非常细小动脉,由于其本身的管腔较细,因此,一旦动脉硬化发生,内耳的血液供应量就会随之减少,就会引起蝉鸣样高调耳鸣。如果血流量继续减少或者完全阻断时,可以导致听力突然丧失,又叫做突发性耳聋。

高调耳鸣解决方法——揉耳根

食指在前、拇指在后,贴于前后耳根部,共揉3分钟,以耳根透热为度。此手法能有效提高耳内血液循环,特别是针对内耳缺血引起的高音耳鸣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为预防因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耳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时,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其次,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吃锌、铁、钙等元素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再次,还应慎用或禁用对听觉神经有损害的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另外高调耳鸣可能提示您患有脑动脉硬化,如果您反复出现耳朵不舒服并伴有耳鸣,医院做相关听力检查,及血压、血脂、心电图、TCD检查。

其他治疗耳鸣的穴位方法

翳风穴

按揉方法:按摩时,可以将双手置于头部,拇指指尖按在翳风穴处,其他四指分散的放在耳朵上方,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然后拇指用力对凹陷进行点按,直到能感觉出酸胀感。这样每天可以点按数次,也可以点揉3分钟,对于治疗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耳门穴

定位: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按揉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轻轻按压耳门穴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听宫穴

定位:听宫穴位于人体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在耳门与听会穴之间。

按揉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轻轻按压耳门穴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听会穴

定位:位于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按揉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轻轻按压耳门穴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耳鸣的预防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3.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

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感染。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x/5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