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问答第三期耳鸣


疾病知识问答第三期耳鸣

目录:什么是耳鸣?耳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耳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可能会引起耳鸣的药物有哪些?耳鸣的人可能听到哪些声音?耳鸣的人出现哪些伴随症状要小心?如何向医生描述自己的耳鸣?正常人也会耳鸣吗?耳鸣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感冒后会耳鸣?为什么乘坐飞机会产生耳鸣?经常戴耳机听歌会导致耳鸣吗?耳鸣会遗传吗?糖尿病与耳鸣有关系吗?孕妇出现耳鸣怎么办?感觉到耳鸣怎么办?耳鸣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吗?关于耳鸣的检查有哪些?耳鸣都能查出明确原因吗?耳鸣会自愈吗?怎样治疗耳鸣?哪些药物可以缓解耳鸣?耳鸣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预防耳鸣?为什么会耳鸣?要看医生吗?

1.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个描述听觉异常的术语,通常情况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相应外部声源刺激的情况下,听到源于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严重的耳鸣可以妨碍正常的听觉以及日常生活。

耳鸣是一种症状,而不只是一种疾病,可由众多疾病引起或是其伴随症状的一种。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

2.  耳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我们平时挖耳朵如果挖得过深会碰到一层膜样的东西,这层膜就是鼓膜,以鼓膜为界,它的外面是外耳道——长期不清理会堆积耳屎的地方。鼓膜的内面结构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个连接鼻咽部和耳朵的通道,叫咽鼓管,我们平时吸进去的空气会经由这个管道通向耳朵。

3.  耳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耳部本身原因:

耳屎累积过多、中耳感染、内耳疾病(例如梅尼埃病)、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鼓膜穿孔、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此外,也包括耳部自身老化的因素;

(2)环境及心理原因:

长期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是引起耳鸣最常见的原因,噪声对于耳朵的伤害是永久性的。此外,心理因素也很常见,例如有些人会在压力较大、焦虑时耳鸣加重,而当他们冷静、放松时症状会减轻;

(3)其他原因:

偶然发生的耳鸣可能由这些原因导致:头面部外伤、高分贝的噪音如枪声或者爆炸声、听神经瘤、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甲状腺疾病等)。

4.  可能会引起耳鸣的药物有哪些?

(1)阿司匹林(药物过量时曾报道有头晕和耳鸣)、布洛芬(少数患者会出现耳鸣);

(2)一些控制血压和用于心脏疾病的药物、抗抑郁的药物、治疗癌症的药物。

如果耳鸣出现在服用这些药物之后,需要去咨询给你该处方的医生是否可以停药或是选择另一种药物代替;如果是自行服药后所产生耳鸣,请务必停药并咨询相关医生。

5.  耳鸣的人可能听到哪些声音?

尽管耳鸣通常被描述为「耳朵里有鸣响」,但患者有时也能清晰的描述感知到的声音,例如:

(1)虫子飞行的嗡嗡声;

(2)哼唱声;

(3)物体摩擦的刺耳声;

(4)嘶嘶声;

(5)哨声,鸣笛声;

(6)水沸腾时溅出来的滋滋声;

(7)火车开过的隆隆声。

6.  耳鸣的人出现哪些伴随症状要小心?

当耳鸣合并其他症状时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伴有听力下降、神经系统症状(麻木、乏力、肢体不协调)、频繁的头痛、头晕、颞下颌关节疼痛、血压过高或过低、糖尿病、近期体重明显降低等。建议伴随上述症状的患者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

7.  如何向医生描述自己的耳鸣?

耳鸣是一种主观的症状,医生无法感受到,所以患者应向医生尽可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耳鸣,这对于后续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帮助,可以参考下列选项来进行描述。

(1)声调高的还是声调低的;

(2)连续不断的还是时有时无的;

(3)耳鸣是搏动性的还是非搏动性的,如有搏动,是与心脏搏动一致的还是没有规律的;

(4)当吞咽和打哈欠的时候耳鸣是否有改变。

8.  正常人也会耳鸣吗?耳鸣的危害是什么?

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耳鸣的现象,大部分是一过性的、暂时的;但有时候耳鸣会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甚至是抑郁等。然而耳鸣这个症状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危害,通常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改善。

9.  为什么感冒后会耳鸣?

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时,炎症会经过咽鼓管进入耳朵里面,发生各种中耳炎症,导致耳鸣。所以感冒后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按住一边擤,然后再换一边。因为两边一起擤,容易使得鼻腔内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10.  为什么乘坐飞机会产生耳鸣?

乘坐飞机时耳朵里的气压会改变。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减低,鼓室内形成正压,正压使咽鼓管张开,这时可能会感到耳膜有轻微鼓胀感;而飞机下降时,外界压力逐渐增加,鼓室内压力较低,此时可能会觉得耳膜有被压迫感。

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过于担心。可以尝试在飞机升降过程中,做一些吞咽或嚼口香糖的动作,也可以做捏住鼻子紧闭嘴巴做呼气的动作,大部分人可得到缓解。

如果症状加重,在未乘坐飞机的状态时也有耳鸣发生,医院进行诊疗。

11.  经常戴耳机听歌会导致耳鸣吗?

不科学使用耳机,会造成耳鸣,甚至会损害听力。关键问题是音量不能太大,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太长,通常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12.  耳鸣会遗传吗?

耳鸣是身体出现的一种症状,大多与遗传无关。但是如果耳鸣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则会遗传。例如耳硬化症可能会引起耳鸣,而目前研究表明耳硬化症通常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家系中,也就是说如果遗传了家族中的耳硬化症,则也可能会遗传耳鸣。

13.  糖尿病与耳鸣有关系吗?

糖尿病可以引起全身的慢性微血管病变,引起相应的症状。内耳中也有微血管,所以会受到影响。高血糖可以引起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耳蜗(感受声音的重要部件)病变,导致耳鸣及听力损伤。

这种因为糖尿病而引起的耳鸣必须及时治疗糖尿病,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耳鸣。反之,如果出现耳鸣,也应注意监测血糖,排除糖尿病。

14.  孕妇出现耳鸣怎么办?

怀孕与耳鸣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因为怀孕后激素的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使血管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再加上怀孕后情绪的改变,特别是精神上容易紧张,可能会出现耳鸣的情况。由于耳鸣原因众多,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孕妇出现耳鸣,应该及时正规就医,以检查有无需要及时治疗的诱因。

15.  感觉到耳鸣怎么办?

如果经常听到铃声或嗡嗡作响的声音,并且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或倍感压力和焦虑,这些情况建议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耳鸣也可能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很容易治疗,例如耳垢堆积或耳部感染。如果是这种情况,医生就会针对性治疗,耳鸣很快可以得到改善。

如果医生排除了常见的潜在病因,可能就需要进行一些耳部专科检查来确定是什么导致了耳鸣。如果怀疑听力下降,还会进行听力测试。

16.  耳鸣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吗?

耳聋与耳鸣密切相关且关系复杂。

耳鸣是听觉的紊乱现象,耳聋则是听觉功能受到抑制或损伤,导致听力下降。耳聋耳鸣往往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出现长期、频繁的耳鸣要重视,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并治疗,力求避免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17.  关于耳鸣的检查有哪些?

(1)有时耳鸣会伴有听力下降,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听力测试(听力图);

(2)为了明确病因是否来自耳朵本身,医生会建议做CT或者MRI以排除耳朵结构异常。

18.  耳鸣都能查出明确原因吗?

耳鸣病因复杂,再加上现有的医学诊断水平所限,目前只有大约60%的耳鸣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可以推测或确定病因,然而仍有约40%的耳鸣找不到明显的原因。

19.  耳鸣会自愈吗?

耳鸣能不能自愈主要看引起耳鸣的原因能不能自动解除。部分耳鸣是可以自愈的,主要见于短暂性以及轻度耳鸣的患者。引起耳鸣的原因众多,能不能自行恢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得了耳鸣以后,不能久等,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20.  怎样治疗耳鸣?

因为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针对所有人的治疗方法,但仍然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1)对因治疗:

如果可以确定潜在的诱因,往往能够得到很有效的改善。例如,耳垢累积过多导致的患者可以用滴耳剂或者耳灌洗来清除耳垢,这样就能控制耳鸣症状。此外还包括药物治疗和极少数情况需要外科手术,例如病因是肿瘤或者囊肿或者耳硬化症(耳内骨质增生硬化);

(2)降低背景噪音:

耳鸣的声音往往在安静的环境下(尤其是夜间)被患者注意到,这时候一些日常的背景噪音例如听音乐、看电视,可能有助于患者分散注意力,从而改善症状;

(3)放松身心,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一些来自于大自然的让人放松的声音也有助于改善耳鸣,例如下雨的声音,海浪涛声等等。如果觉得自然的声音很小,也可以用电子设备模拟这些声音来听;

(4)认知行为疗法:

对于耳鸣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它能改变患者对症状的注意程度和看法,这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减小症状对你的影响。

21.  哪些药物可以缓解耳鸣?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例如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地西泮)或抗抑郁药物(部分人在中耳部位使用阿普唑仑联合类固醇症状会有改善)、米索前列醇,切勿自行乱服药,还是去专科就诊,详细评估后再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22.  耳鸣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耳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耳鸣治疗中病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乐观豁达,不要过度紧张,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并积极配合治疗。还可通过其他手段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y/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