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抗生素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由于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乳糖酸红霉素。其他抗生素有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等等。
(2)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莱霉素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等。
(4)抗疟药:氯奎、奎宁等。
(5)利尿药:呋噻米(速尿)、利尿酸等。
17.药物中毒性耳聋都有哪些症状、怎么预防?
药物中毒性耳聋常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以发生在停药后,并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中逐渐加重,这种听力下降是渐进性加重的。除了听力障碍外,还常有双侧耳鸣、耳内压迫感、眩晕、平衡失调以及食欲减退、口渴、面部及手足麻木感等。
预防的措施有:
(1)儿童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同时避免几种耳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
(2)老年人、体弱多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毒害。
(3)家族中发生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者,其他成员应慎用同类药物;母亲因这类药物中毒致聋,其后代应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4)用耳毒性药物期间,应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以及维生素类,目的是促使感觉细胞充分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达到保护内耳、预防中毒的作用。
18.如何避免噪音性耳聋?
由于强噪声或突然发生的强烈爆炸引起的耳聋,称为噪音性聋。避免噪音耳聋要做到:
(1)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如利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等措施,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隔音值可达30dB。
(3)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4)听MP3音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损伤听力,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严重的有永久失聪的可能。医学专家指出,一般的MP3音量调至最高时,相当于打桩音量,这种音量以一天听半个小时为极限。另外,乘车时调高MP3音量的做法极为危险。
19.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怎样预防?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又称暴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音神经性聋,其特点是发病时间清楚,可伴有耳鸣和眩晕;除听神经损伤之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和体征,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其中以成年人突发性聋为多见。由于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代谢性疾病、内耳血管痉挛或阻塞导致的供血不足有一定关系,所以采取以下措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调节饮食、预防感冒;工作和生活不要过于疲劳,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体育锻炼、少饮咖啡和烈性酒;积极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20.如何预防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的原因是年龄增大导致的生理功能退化,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分辨能力下降,难以听清别人说话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损失逐渐加重。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具体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
(2)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采用低盐、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戒除烟酒;进行体育锻炼,减少或延缓全身性疾病的发生。
(3)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避免接触噪声。
(5)经常按摩耳朵,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6)不要随便掏耳朵。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及糖尿病。
2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异常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才能做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健康的听力,一般观察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必须到指定筛查机构接受专业听力筛查服务。如果到了该说话的年龄,才发现孩子听不到声音,就会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接受专业人员的听力筛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应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
22.如果孩子没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时未通过,家长就要充分重视,按照专业医院做进一步的复筛和听力诊断。
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和复筛时都没有通过,家长应在3~6个月内携带着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到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以确定孩子的听力状况或听力损失程度。
23.如果孩子顺利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孩子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孩子当时的耳蜗和听神经功能基本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肯定没有问题,因为还有很多原因可能使孩子出现迟发性听力下降。因此在6岁前,每年还须对孩子的听力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迟发性听力损失。出生时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筛查仍应注意观察,3年内每6个月应随访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