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神内医生,头晕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接诊的患者中,约一半是因头晕主诉来看病的。医生间流传一句戏言:头晕的患者看多了,大夫也头晕;头痛的患者看多了,大夫也头痛。一方面是头晕这种症状非常常见,青年人约1.8%会经历头晕,老年人约30%会经历头晕。相信大家也听到过周围的人说过头晕的症状。
另一方面,虽然都称头晕,但症状其实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眩晕、晕厥前状态(头昏、虚弱)、平衡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难以明确描述的头重脚轻感(常与焦虑有关),甚至有时患者还用头晕来指视物模糊、癫痫发作等情况。因此,面对头晕症状,应该首先分辨到底是哪一类,再进一步明确诊断。
眩晕是头晕里面最常见的症状。德国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8%的人会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眩晕症状。刻板讲,眩晕是一种主观症状,患者感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漂浮、摇晃或翻滚等,属运动性幻觉或运动性错觉。但在实践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经典的自觉天旋地转,也称为视物旋转,也有时感到自身像坐船一样上下颠簸,或不由自主的前后晃动,有时站立或行走时觉得身体不由自主的向一侧偏斜,还有时躺在床上感到自身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甚至有的时候仅仅表现为眩晕发作时患者只愿意闭眼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一动就出现不适。
眩晕这么常见,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体通过几个感觉系统获取必要的信息来维持姿势和身体的平衡。正是由于这几个系统天衣无缝的配合,我们才可以自如的站立、行走,躺下、坐起,行动自如。一旦这几个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运动性错觉(幻觉)。三大系统的信息分别来自:视觉,位于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和来自肌肉、关节感受器的本体感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位于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传递的位置觉,将信息通过前庭神经传至脑干,再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和小脑。因此,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前庭神经、脑干、小脑、负责位置觉的大脑皮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引起眩晕症状。
引起眩晕的疾病这么多,我们这次只介绍最最常见的一个: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是眩晕江湖中第一大帮派。眩晕患者中17-42%是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有的时候有明确的病因,比如头外伤,有的时候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这个名字这么长是不是有点绕?它也有个通俗的名字:耳石症。上面那个图中,像蜗牛的东西就是耳蜗,负责感知声音的。蜗牛的尾巴,即是负责感知平衡的,特别是三个连续在一起的半环状的器官即是半规管。它附近的椭圆囊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掉进这几根弯曲的管子(半规管)里面,在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故称为耳石症。
耳石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随头位置变动出现的眩晕感觉,但头位置保持不动,眩晕症状可很快消失,一般不超过1分钟,可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可有眼震的体征(眩晕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可看到眼球不自主的来回振荡),这两个伴随的症状、体征是由于负责位置觉的神经核团和胃肠运动、眼球活动的神经核团间存在神经纤维联系导致。医院做耳石的复位治疗,有助于更快的康复,少受眩晕折磨。
佳大附属一院引进我市首台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率先开展眩晕规范、精准诊疗。
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将脱落于半规管或壶腹脊的耳石重新送回到椭圆囊中,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对比手法复位治疗,SRM-IV眩晕诊疗系统的优势:
1.比手法复位更“精确定位、定量、定速、定时”,诊断和治疗更精确。
2.避免了手法复位颈部及背部损伤等并发症。
3.设备运行速度快、角度准确,比手法复位诊断结果更可靠、治疗疗效更理想。
4.可以对各种难治性耳石异位症患者进行诊治。
5.对于外伤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也可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及耳石复位治疗,避免了患者的二次损伤。
6.除检查水平半规管功能外,还可以检查垂直半规管功能。
7.可用于对特殊前庭功能需求人员进行选拔、评估及训练。
治眩晕,请到佳医院眩晕门诊!“眩晕团队”由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外科多位医护专家组成,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优势,形成多学科共诊、诊断治疗一体化的综合诊疗模式。通过多学科合作,应用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拓宽了治疗眩晕的新途径,解除眩晕病人的病痛。
请您记得:为眩晕诊治的不是一个医生,我们是一个团队。
线上预约挂号:神经内科专业眩晕门诊。
地点:门诊二楼室
-
编辑:王卉
审阅:李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