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华:武汉医院
杨天伦:医院
高传玉:医院
郭涛:昆明医院
徐新娟:新疆医院
周晓芳:医院
刘劲松:医院
文重远:医院
郑强荪:医院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简便准确的人群筛选标准和使用安全性。本文汇集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专家建议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作为简要的划分方法,对整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在长期使用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增加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临床净获益。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全国现患高血压约2.7亿人、血脂异常约2.0亿人,心血管病死亡位于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该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明显降低首发心血管疾病及总体死亡率。临床实践证明阿司匹林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我国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严重不足,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仅为14.09%。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简便、准确的人群筛选标准和阿司匹林使用安全性。本文汇集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和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热点问题。
01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人群筛选
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合适人群各国指南推荐略有不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第9版明确建议年龄50岁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且阿司匹林是唯一推荐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抗栓药物。年ESC血栓工作组《阿司匹林心血管一级预防意见书》中推荐心血管疾病风险率较高的患者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其中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率定义为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数≥2/病人年。基于国内外研究结果及指南推荐,年《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明确推荐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基于疗效及药物经济学的综合考虑,国内外绝大部分指南均认可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的筛选需要行之有效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开了针对本国或本地区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研究,先后产生了多种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并不断完善,试图更准确的对整体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划分。目前常用心血管疾病基线风险率评估工具包括Framingham冠心病(CHD)风险评估积分、ESCSCORE评分系统以及AHA/ACC工作组风险评估方程。10年冠脉事件分度上,FraminghamCHD风险评估积分低危为<10%,中危10%至20%,高危>20%;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可能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针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10年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但该评估工具有可能导致短期低危患者因不治疗而错过早期预防的时机,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及时的干预危险因素或采取一级预防治疗手段有可能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