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信息图表解释前庭系统如何收集信息并向大脑发送信息。
医院眼耳科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40岁以后,每隔10年,前庭阈值(vstibularthrshold)会翻倍,这代表着我们接收关于运动、平衡和空间定位等感觉信息的能力下降。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神经病学前沿(FrontirsinNurology)》上(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哈佛医学院耳鼻喉科学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高级作者DanilM.Mrfld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发现,人到了40岁以后,前庭的衰退非常明显。升高的阈值与平衡测试的糟糕结果有很强的关系。我们从过去的研究中得知,平衡差的人有更高的机率跌倒。”
超过一半的人会在一生的某个时候因为与前庭系统相关的问题而去看医生(比如头晕、眩晕、失衡和视力模糊)。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适宜的刺激,经前庭神经把刺激信息传入到相应的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经过与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信息、其它本体觉信息)的整合、加工等处理后,再经多条神经通路把这些信息传送到脑内更高层次的中枢,进行高层次的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主观意识,或经一定的神经通路传送到运动神经核(如眼动神经核、脊髓前角运动核等),从而做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功能反应。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高级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
为了确定性别或者年龄是否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对名健康人进行了平衡和运动测试,同时测试了他们的前庭阈值(阈值指的是,受测对象能够正确感知到的最小的运动),他们的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虽然他们发现前庭阈值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差别,但是他们发现40岁以上的受测对象的阈值增加明显。
研究人员还发现,前庭阈值的增加与无法完成标准的平衡测试具有很强的关联。这种关联表明,前庭功能对跌倒风险的影响非常大。结合过去研究中的数据,研究人员认为,前庭功能失常导致每年美国人死亡。这个估计使前庭功能失常成为了美国第三大杀手,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TorinClark(左侧)和DanilMrfld(右侧)
前庭阈值与平衡之间的关系表明,可能有更好的方法筛选前庭功能和开发改善前庭阈值的治疗方法。
Mrfld博士说:“我们已经知道,前庭功能异常的患者平衡感更差。如果恶化的前庭功能会导致跌倒,也许我们可以开发出平衡辅助或者身体治疗锻炼来改善平衡或者前庭功能,并预防跌倒。”